“我只用了15分钟就说服了他。 ”这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回忆与泽连斯基会面时的原话。
时间回到2025年4月26日,梵蒂冈教皇方济各的葬礼现场,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避开人群,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密谈。
根据事后披露的消息,这场闭门会谈仅持续了15分钟。
但就是这短短一刻钟,直接促成了5月1日美乌《重建投资基金协议》的签署,也就是外界口中的“矿产协议”。
协议刚公布时,泽连斯基在电视讲话中反复强调“公平”和“平等”。
他甚至用三个理由安抚乌克兰民众:矿产归乌克兰所有、不欠美国债务、基金由两国共同管理。
但细看条款就能发现不对劲。
协议里写的“共同管理”,实际是美资企业优先承包矿产开发,而所谓“50:50基金”的钱,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国家银行抵押贷款。
特朗普的耐心早就耗尽了。
早在2024年竞选时,他就扬言“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”,结果执政百日还没搞定,气得国务卿鲁比奥公开威胁要撤出调停。
4月26日那场15分钟的会谈,就是最后通牒。
特朗普当面告诉泽连斯基:“要么签字拿军援,要么等着被断供‘爱国者’导弹。 ”
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。
当时乌克兰前线每天消耗5000发炮弹,但美国国会卡着610亿美元军援死活不批,泽连斯基根本没得选。
签完协议的第二天,五角大楼立刻宣布交付100套“吸血鬼”防空系统。
但美国人给的“安全保障”,仅限于协议里提到的矿区,比如哈尔科夫的锂矿、第聂伯罗的稀土矿。
至于乌克兰其他地方的战火?
特朗普的回应很干脆:“欧洲军队不是已经在敖德萨登陆了吗? ”
这话指的是4月中旬法国突然派兵进驻敖德萨港。
而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,允许“第三方国家参与乌克兰重建”,等于是给欧洲军队开了后门。
泽连斯基最想要的“停火谈判”,反而成了空头支票。
5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确实松口,表示愿意“无条件谈判”,但前提是乌克兰承认现有战线。
可战线现在卡在顿涅茨克机场废墟一带,这里埋着乌克兰军队死守八年的象征意义。
泽连斯基的底线是“先停火再谈领土”,而普京要求“领土谈妥再停火”,两边压根谈不拢。
美国这边也不打算真的调解。
协议刚签完,特朗普就打电话给波兰总统,建议“用切尔尼戈夫州的木材开采权换坦克维修费”。
乌克兰的自然资源,早就被各方当成筹码摆在桌上。
根据协议附件,美国企业首批圈定的12个矿区里,有7个位于俄军导弹射程范围内,投资风险高得吓人。
但特朗普不在乎。
他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对金主们说:“这些矿够我们造20年的F-35战斗机。 ”
泽连斯基还在纠结停火条件时,美国人已经动手了。
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勘探队带着武装护卫,强行进入扎波罗热州的石墨矿区,和当地民兵发生枪战。
这场冲突暴露出协议最残酷的真相,所谓“乌克兰控制资源”,不过是纸上特权。
实际开采时,矿区安保交给美国黑水公司,运输路线由北约军队护送,利润分成还要扣除“安全保障费”。
更离谱的是债务问题。
虽然协议写明“不欠美国债务”,但基金启动资金里的30亿美元,来自乌克兰央行抵押的黄金储备。
这笔钱要是亏了,乌克兰人得用真金白银来还。
而根据彭博社拿到的内部文件,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包括第聂伯河上的六座水电站,这些全是美国通用电气的订单。
泽连斯基或许以为签了协议就能换来和平,但现实比他想的更残酷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俄军对哈尔科夫锂矿发射了6枚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,美方安装的防空系统全部失灵。
特朗普的反应却是打电话骂人:“你们连个矿都守不住? ”
现在美国国会已经开始讨论,要不要从610亿军援里扣掉“矿区防御费”。
这场15分钟谈成的交易,正在把乌克兰撕成碎片。
而真正的赢家,或许只有那些坐着私人飞机来抄底的美国矿业巨头。
